也许我们误解了“财务自由”

当我第一次接触财务自由这个概念的时候,我确实是非常动心的。

你想想看,这辈子再不用为钱发愁了,心里引起极大舒适对不对?

当我找了些资料研究后,感觉这个词很模糊。

究竟什么是财务自由?我发现定义差别很大。

加拿大畅销书作家Andrew Hallam给的标准是:

1、可以选择不工作,而不必为了生计而担忧。

2、所持有的投资,可以保证终生都有两倍于本国中等收入家庭的收益。

维基百科给的定义是:

财务自由是指你工作并不为了钱,而钱完全够用的状态。只要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。如果进入这种状态,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其他各种名称。

进一步解释道:

只要不发生什么重大的灾难,你就可以生活下去,当然如果你喜欢你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干下去,或者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,而不是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要做的事。

胡润研究院发布了《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》。它给了中国大陆居民更为具体的财务自由的标准:

中国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人民币1900万元。

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500万元。

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人民币1.9亿元。

对于财务自由状态的描述,至少存在几个理解的歧义。

首先,财务自由不是不工作。

“打工”和“工作”其实是两种状态。打工拿薪水,是社畜,是为了生存。“工作”是一种生活方式,世界上有太多人,钱多到几辈子花不完,工作起来状态比打工族还拼命,还有激情。

再者,财务自由的弹性太大了。

怎么理解?

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不同啊,生活的地区不同啊!

比如我在上海,身边年收入大几十万上百万的很多,日子过得苦哈哈的,也不养车,生活精打细算,反倒是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,代步车奔驰宝马一点不稀奇。

单身主义的成年人,可能不用考虑住房、孩子教育等开支,所要求的财富水平和一家三四口又不同。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人,子女已有收入能力,对自身收入的要求可能又不同。到底哪个阶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呢?

另外,每个财富阶段的人,都会产生新的欲望。

人,就是欲望的集合体。

当你月收入从五千迈到一万的时候,你的消费品,你进店的档次,你心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,会不一样。当你月薪五万的时候,你混的圈子都将发生极大变化。

你的欲望也在随之增长。

想到这里,我真觉得我们的社会价值和道德理念,是保护弱者的。

怎么说呢?

很多中国人的一辈子,其实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度过的:

莫欺少年穷,莫欺中年穷,莫欺老年穷,死者为大,无欲则刚。

最后,这个世界上,压根就没有自由这回事。更别说什么财务自由了。

当下的心里满足感,就是一念。这一念,你觉得满足了,你就活得有幸福感。

人生念念相续,你持续住在当下的满足中,你就最自由。

发表回复

相关文章

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,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。按ESC取消。

返回顶部